0755-28707919
<center id="ayeco"></center><dd id="ayeco"><optgroup id="ayeco"></optgroup></dd>
<xmp id="ayeco">
  • <xmp id="ayeco">
  • <xmp id="ayeco">
  • <menu id="ayeco"><strong id="ayeco"></strong></menu>

    DVB-T2與DVB-T標準比較

    2019-10-18 2006

    DVB-T2技術簡介:   

    DVB-T2是由DVB組織新近制定的新一代數字地面傳輸系統標準。它通過采用最新的調制和編碼技術,高效地利用了地面頻譜,從而為固定、便攜及移動接收設備提供視音頻和數據服務。 

    DVB-T2使用OFDM調制,通過大量的子載波傳輸具有強魯棒性的信號。與DVB-T類似,DVB-T2提供了不同的模式,從而使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對于誤碼保護,DVB-T2采用了與DVB-S2相同的糾錯編碼。通過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驗編碼(LDPC)和BCH編碼,DVB-T2可以在具有大噪聲電平和干擾的環境中傳輸強魯棒性的信號。 
    DVB-T2為諸如載波數、保護間隔和導頻信號等參數提供了多種選項,從而使得傳輸信道上的開銷得以最小化。一種新的稱為“旋轉星座”的技術,為其在較差信道中提供了附加的魯棒性。為滿足所需的接收條件(如,室內天線或樓頂天線接收),DVB-T2還采用了對信道中的每個業務分別進行魯棒性調整的機制,即傳輸系統可工作于適合接收機通過僅解碼單個節目而不是整個復用的節目流來節省電力的模式。 
    DVB-T2的主要特性:  
    ·比DVB-T提高了至少30%的信道容量,同時也提高了單頻網的性能; 

    ·面向業務的傳輸魯棒性; 
    ·適用于移動和固定接收機的節目傳輸;

    ·對原有DVB-T設施的擴展性再利用; 
    ·減少了峰-均功率比,從而減少了發射端的運營成本。
    DVB-T2的增強性能:  
    ·增加了IFFT模式的OFDM調制;

    ·通過LDPC編碼進行有效糾錯;

    ·整合了DVB-S2基帶幀的概念;

    ·Q信號延遲的旋轉星座;

    ·MISO傳輸;

    ·減少了肩部系數。

    DVB-T2 系統簡介 

     


    DVB-T2是第二代歐洲數字地面電視廣播傳輸標準,以下簡稱T2, 在8 MHz 頻譜帶寬內所支持的最高TS 流傳輸速率約50.1 Mbit/s(如包括可能去除的空包,最高TS 流傳輸速率可達100 Mbit/s)。目前歐洲DVB 標準已陸續進入第二代頒布期,其中DVB-S2 標準已于2006 年公布,DVB-T2 標準于2008 年6 月公布,DVB-C2標準預計于2009 年4月獲DVB指導委員會(DVB Steering Board)批準。 
    性能目標 
    當接收信號的載波噪聲干擾比大于門限時,T2 系統必須實現“準無誤”(QEF)的傳輸質量目標。DVB-T2 準無誤定義為:“對單個電視業務解碼器, 在5 Mbit/s 速率下傳輸1 h 發生不可糾正錯誤事件的次數小于1”,大約相當于傳送流在解復用前的誤包率小于10-7。 
    系統概述

     


    DVB-T2 傳輸系統頂層功能框圖 
    T2 系統模型如圖1 所示,待傳輸業務先通過輸入預處理器分解成一個或多個MPEG 傳輸流(TS)和/或通用流(GS),然后通過T2 系統進行傳輸。輸入預處理器可以是業務分割器或傳輸流的解復用器,用于將待傳輸業務分解成多個邏輯數據流。整個系統的典型輸出是在單個射頻通路傳輸的單天線信號。T2 也支持MISO (多入單出)傳輸模式,即系統將待傳輸信號進行空頻編碼后通過兩個發射天線進行發射,接收端使用一個接收天線進行接收。在支持時頻分片模式時,T2 系統輸出是在多個射頻通路傳輸的多路信號,相應地,接收端也需要支持多個射頻通路的調諧器和射頻前端。 
    DVB-T2與DVB-T的比較 

    DVB-T2 與DVB-T的主要技術參數對比 
    DVB-T2 與DVB-T 共存但不兼容,兩者基本技術路線的共同點是CP-OFDM 技術、頻域導頻技術和QAM 調制技術,具體參數對比如表2 所示。 相對于DVB-T,T2 的主要改進之一是支持物理層多業務功能,之二是采用各種技術提高傳輸速率,之三是采用多種提高地面傳輸性能的技術, 包括很多可選項。其技術對比如下表所示。   

     

    DVB-T2 與DVB-T 的技術對比 
    在物理層支持多業務功能方面, 主要包括如下5點:   
    1、由超幀、T2 幀和OFDM 符號組成的三層幀結構,引入子片(Sub-Slice)概念,提供時間分片功能;   
    2、引入PLP 概念, 多個PLP 在物理層時分復用整個物理信道;   

    3、增強的L1 信令,包括L1 動態信令,支持物理層多業務的靈活傳輸;   

    4、支持更多的輸入流格式,支持輸入流的靈活處理,包括空包刪除和恢復、多個數據PLP 共享公共PLP、多個傳輸流的統計復用等;   
    5、幀結構支持FEF(未來擴展幀),支持未來業務擴展。
    在提高最大傳輸速率方面(在8 MHz 帶寬內最大凈傳輸速率為50.1 Mbit/s),主要包括如下5 點:   
    1、支持更高階調制,高達256QAM;  

    2、采用更優的LDPC+BCH 級聯糾錯編碼;   
    3、支持更多的FFT 點數,高達32 768,并增加了擴展子載波模式; 

    4、支持更多的保護間隔選項,最小保護間隔1/128; 

    5、優化的連續和離散導頻,降低導頻開銷。
    在提高地面傳輸性能和提供更多可選技術方面,主要包括如下5 點:  

    1、P1 符號的引入,支持快速幀同步對抗大載波頻偏能力; 
    2、采用改進Alamouti 空頻編碼的雙發射天線MISO 技術(可選項);  

    3、采用ACE 和/或預留子載波的峰均比降低技術(可選項);  

    4、支持多個射頻信道的時頻分片功能(可選項); 
    5、支持多種靈活的交織方式,包括比特交織、單元交織、時間交織和頻域交織等,以增強對低、中、高多種傳輸速率業務的支持。

    首頁
    電話
    留言反饋
    xxxx日本